地龟

Geoemyda spengleri   Gmelin
   

  231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鉴别特征 体较扁平,背甲前后缘呈强烈锯齿状;有3条纵棱,脊棱宽而明显。
形态描述 依据广东、广西6雄7雌(1性别不明)共14号标本描述。背甲长雄性90—101毫米,雌性87—114毫米;背甲宽雄性66.5—71毫米,雌性63.5—82.5毫米,头较小;吻尖窄,不突出于下颚,外侧面垂直向下;颚缘平无锯齿。头顶平滑无鳞。背甲较平扁,前后缘呈强烈锯齿状,有3条纵棱,脊棱宽而明显;颈盾大,呈钟形,长大于宽;第一和第五枚椎盾五边形,第二至第四枚椎盾六边形;肋盾窄,几乎与相邻椎盾等宽;缘盾尖出,呈强烈锯齿状,略向上翻翘。腹甲较长大,后缘凹缺,雄性腹甲中央向内陷;腹盾缝>胸盾缝>股盾缝>肱盾缝>喉盾缝>肛盾缝;无腋盾和胯盾。四肢覆有角质大鳞,鳞端尖出;指、趾蹼不发达。雄性尾较粗长,雌性纤短,略宽扁,尾背约有8—17对规则的扁平矩鳞,形成2纵行。
头骨具一骨质颧弓;方轭骨与轭骨(颧骨)和眶后骨相接切;额骨前缘呈“W”形,与前额骨相接;顶骨后缘达上枕骨中部;上枕骨高,后缘圆钝;内鼻孔位于眼眶前部平面上;咀嚼面窄而无中嵴;下颚冠状突不甚发达。椎板六边形,其短边在后;臀板2枚。背腹甲以骨缝相接连,甲桥发达;腋柱和胯柱长而发达。内腹板为肱胸盾缝横截。
生活时,背甲黄褐色,脊棱及缘盾外缘多少呈深色。腹甲黑褐色,其外侧黄色,甲桥黑色,头顶暗黄褐色或暗褐色,自嘴角到颈侧,以及由嘴角经鼓膜下方延伸至颈侧有2条平行的黄色纵纹,雌性明显,雄性较不显;雄性虹膜白色,雌性为暗红色;颏、喉及上颚缘有明显的黑点。四肢及尾暗褐色,缀有醒目的红、黑色斑点,尾背2纵行扁平矩鳞色浅。

生物学

生活习性 生活于山区丛林近流溪的阴湿地区。杂食性,以昆虫,植物的叶和果实为食。6—8月间产卵2—6枚,卵径40.5毫米×20毫米。

生境信息

生活习性 生活于山区丛林近流溪的阴湿地区。杂食性,以昆虫,植物的叶和果实为食。

繁殖特征

6—8月间产卵2—6枚,卵径40.5毫米×20毫米。

其它信息

122-124